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拐点出现——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首次突破50%,燃油车与电动车的"王座之争"迎来新局面。不仅如此,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转变。曾经衡量汽车的"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硬指标,正在被"智能交互流畅度"、"场景化服务匹配度"等软性标准重新定义。在这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体验革命"中,能否读懂消费者将成为决定胜负的新战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中国品牌以“智能化+情感化”组合拳改写了游戏规则。蔚来NOMI的拟人化交互、小鹏的飞行汽车概念、比亚迪的“中国结”尾灯——这些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与年轻用户建立情感羁绊的“社交货币”,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尽在眼前。
如何让冰冷的机械产生情感共鸣?如何在流量红海中找到真正的品牌拥趸?从明星代言到虚拟IP,从场景营销到AI交互,当营销手段日益多元,究竟哪些才能真正打动Z世代?
基于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追踪和丰富汽车营销案例的拆解,宏盟媒体集团市场洞察和智库团队-- COE@OMG 下设的领先汽车行业洞察研究引擎Auto Hub Library Insight Agent于不久前特别发布了全新的《2025汽车营销趋势》报告。报告中提到汽车营销趋势方法论的四个维度——价值、体验、认同、科技,以此展开趋势讨论,带领人们走进新时代下汽车营销的多个侧面。
趁此机会,今日广告专门邀请到2025汽车行业营销趋势报告负责人一同拆解这份行业报告,共同聊一聊2025年汽车行业营销的全新图景。
——
新能源风起,车市策略新风向
《2025汽车营销趋势》报告中提到,2024年汽车市场经历了结构性巨变,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首次突破50%,成为主流市场。可以看到,曾经稳坐江山的燃油车,如今面临着来自新能源汽车的猛烈冲击,油电形势发生反转。这一变化使得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各品牌如同置身于一场高强度的角逐之中,营销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已成为决定品牌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
今日广告:2024年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突破50%,这对汽车品牌的营销策略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COE@OMG:2025年我们认为在汽车行业油电形势互换的程度会继续加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速依旧可期。这一趋势也意味着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和复杂,对营销的投入和布局也将更加关键。我们也预测在2025年消费者对智驾的接受度会有所提升,智驾将迎来高端化竞争和普及化推广的双重浪潮。
因此在营销策略上,我们认为汽车品牌除了需要强调自身品牌的核心差异化优势,也需要突出智能化的卖点和技术优势。另外,汽车品牌也可以从情绪、人文、家庭、生活方式等维度来强化对车主的关怀,提升车主和潜客对品牌的好感度。
在油电较量之外,报告同时提到,海内外市场也同步发生了新的转变。经预测,外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可能下降至30%,这也给这场游戏增添了新的挑战。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如何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利用营销策略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保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和差异化竞争,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日广告:面对外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可能下降至30%的预测,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如何利用营销策略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保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和差异化竞争?
COE@OMG:目前来看,国内本土乘用车品牌,尤其是头部的新能源品牌的优势还是较为显著,并且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占据一定的心智。国内新势力品牌的崛起也正在压缩传统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因此我们认为相较于国内汽车品牌,外资品牌在2025年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方面是新能源品牌的渗透率持续攀升,自主品牌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领域的技术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也在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外资品牌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基础上,需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上补齐短板,比如已有部分外资品牌通过与国内头部智能化技术企业合作来引入先进的技术以提升竞争力,但这种合作模式也还需时间来进行磨合和检验。
或许正因为这些变化,让未来的营销侧重点有了不同以往的深入。
——
六大趋势“领航”,汽车营销“嗨”翻新篇章
当续航里程和零百加速成为标配,汽车品牌该如何在用户心智中抢占C位?价值、认同、体验、科技正在逐渐放大声量。《2025汽车营销趋势》报告给出了破局之道——六大趋势正在重构人车关系的底层逻辑。它们分别是汽车品牌的创旧叙事、车企之5K营销、暖意随行、车与X的跨频对话、如果车也有MBTI、AI上科技。
今日广告:“创旧叙事”在汽车行业营销中具体有哪些体现?如何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COE@OMG:“创旧叙事”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汽车品牌来说颇具优势,“怀旧”也是传统汽车品牌可以运用和玩转的营销元素。在中国,约有70%的消费者喜欢那些让他想起过去的产品。可以看到在2024年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中出现了凯迪拉克帝威、丰田皇冠、布洛海姆等复古经典车型,不仅为剧情增添了时代感,也引发了观众的讨论。今年年初在上海武康路街头老爷车的闪现也成功引发了游客和社媒用户的关注。
一方面,我们认为复古车型/老爷车在造型上区别于量产车,外观更别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关注、讨论和传播;另一方面,怀旧元素也能够唤醒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品牌展示深厚历史底蕴,同时也让消费者能够短暂地“逃离”现实,与美好的回忆产生情感连接。
今日广告:“5K营销”具体包含哪些要素?汽车品牌如何运用“5K营销”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参与度?
COE@OMG:在本篇报告中,5K营销指的分别是KOB (老板), KOL (达人), KOC (车主), KOD (经销商)和KOS (销售)。我们认为5K营销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能通过不同的角色向消费者和潜客传达不同的信息,打造多样化的内容策略。比如雷军,虽然作为小米的CEO,但他通过社媒塑造了一个亲民的、“活人感”满满的形象,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消费者的距离。而KOL则可能更多的是测评、种草,KOC则展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KOD和KOS传递专业的的产品信息。
因此,我们认为汽车品牌可以运用5K营销的传播矩阵来发挥不同角色的优势,让消费者更全面、更生动地感受到品牌形象,增强对品牌的信任与认同。
今日广告:如何理解消费者对汽车MBTI的认同?品牌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性格或MBTI来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
COE@OMG:这两年MBTI在社媒上一直是热门话题,不少年轻人很热衷通过MBTI在社媒上寻找知音和认同的群体,而我们认为座驾的选择或多或少也能反映车主的一些性格特质。比如外向型(E)车主可能会更偏好具有社交属性和外观时尚的车型,而内向型(I)车主或许更注重车辆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对汽车品牌来说,我们认为可以更多在与车主/潜客的互动更多地去探索Ta们的性格,从而通过营销活动来塑造车的“个性”,提升车主和座驾之间的契合度。
今日广告:“暖意随行”这一趋势中,汽车品牌如何通过细节设计和智能化配置提升车内体验,从而增强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和品牌忠诚度?
COE@OMG:我们观察到当下情绪价值已成为重要的消费决策因素,消费者愿意为愉悦的情绪买单,所以对汽车品牌来说,需要拾起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在车内环境中给予消费者充分的归属感和被关怀、关爱的感受。例如,小米在发售SU7的时候就将四门车窗的防晒作为卖点之一,这也是小米考虑到车主,尤其是女性车主在驾驶和乘坐过程的防晒需求。同时,我们认为这种“关爱”不应仅仅局限于消费者本身,还应该围绕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的家庭(包括宠物)展开。
因此我们认为汽车品牌在宣传卖点的时候需要一些让消费者觉得贴心的“小巧思”,同时也需要及时捕捉消费者的细微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今日广告:“车与X的跨频对话”中的“X”主要包含哪些领域或元素?
COE@OMG:这个X可以是很多领域和元素。从2024年汽车品牌开展的跨界联名营销活动来看,其中不乏有艺术、生活方式、服饰、饮品、户外、游戏等领域。比如,蔚来在这个冬天就分别与Burton和Snow Peak合作,迎合当今消费者热爱户外运动的热潮。同时,也可以看到汽车品牌也在利用联名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来进行试驾和购车。比如试驾蔚来EC6就有机会抽取到Burton滑雪衣、雪具;星巴克金星及钻星会员在理想完成首次试驾就可获得合作款随行杯,购车则可获得合作款露营套装。
我们认为通过跨界合作,汽车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能在年轻群体中赢得声量,同时也能让汽车品牌的形象更多元、更个性、更包容。
今日广告:在“AI上科技”的趋势下,汽车品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
COE@OMG: 这两年AI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横空出世又掀起了一波AI高潮。我们观察到随着AI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开始把AI作为自己的情绪树洞,对AI的期待和情感依赖也在逐渐加深。消费者期待从AI这里得到正向的情绪反馈,而科技力也是消费者进行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AI车机」在小红书上相关话题内容量环比也增加了25140%。
因此对汽车品牌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一次乘风而上的机会,我们也看到车企也纷纷宣称与DeepSeek开启合作。这些合作都让我们对未来汽车智驾充满想象,在2025年我们也期待AI能为车主和乘客带来更个性化、更贴心、更温馨的驾驶和乘车体验。
——
结语
《2025汽车营销趋势》报告深刻揭示了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关键转型:从产品功能竞争转向用户心智争夺。六大趋势不仅反映了当下消费者需求的变迁,更为汽车品牌指明了未来营销创新的方向。在智能化、电动化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建立情感连接、打造个性化体验将成为品牌脱颖而出的关键。
这份报告的意义不仅在于趋势洞察,更在于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营销方法论。从"创旧叙事"到"AI上科技",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每个趋势都蕴含着品牌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机会。我们相信,能够将这些趋势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品牌,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与消费者建立更持久、更有温度的品牌关系。